2018年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昆明狼烟信息科技】
来源:昆明狼烟信息科技 新闻类型:昆明狼烟科技 日期:2018-05-15 浏览:1105次[小中大]
2018年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昆明狼烟信息科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人为倒卖信息、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手机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jpg)
一、个人信息的类别
1. 基本信息。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 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 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 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 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 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jpg)
二、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十大危害
1、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2、骚扰电话接二连三
3、垃圾邮件铺天盖地
4、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5、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6、不法人员前来诈骗
7、冒充公安要求转帐
8、坑蒙拐骗乘虚而入
9、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10、个人名誉无端受损
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并非危言耸听。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是最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单位。
.jpg)
三、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漏,谨记以下六点:
1、谨防钓鱼网站
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登录的网站域名是否正确,谨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谨慎对待手机上收到的中奖、积分兑换等信息,切勿轻易点击短信中附带的不明网址,否则极易误入钓鱼网站,更不要在陌生网站随意填写个人资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2、慎连免费WiFi
目前,因免费WiFi而引发的网银账号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案件呈逐年上涨趋势。国内80%的WiFi能在15分钟内被轻易破解,平均每天有约3.06%的WiFi会遭遇DNS劫持攻击,4.97%的WiFi会遭遇ARP攻击。
黑客甚至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所以,大家 “蹭网”需谨慎,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时,不要登录没有密码的WiFi,尽量不要在公共WiFi下网购或登录网银、第三方支付平台,防止重要账号、密码泄露。
3、不在社交平台中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在社交平台中,很多人都喜欢晒自己的生活日常。例如,有的家长喜欢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照片,甚至会不小心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学校等,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等进行马赛克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所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状态时一定要小心,不晒包含个人隐私信息的照片,可以通过设置分组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微博、QQ空间、贴吧等公开的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4、慎重参加网络调查、抽奖活动
网络上经常会碰到各种问卷调查、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试用等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会要求网民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大家在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不要贸然填写个人资料从而导致信息泄露。
5、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等
现在,收发快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日常,但有不少人收到快递后,就将快递单据随手扔进了垃圾桶。而快递上一般都记录着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随手丢弃后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除了快递单外,机票、车票上也印有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甚至常人容易忽略的购物小票上也包含了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手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对于这些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
6、及时清除旧手机的数据信息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仅仅只是将手机恢复了出场设置,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资料的方式。但这些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甚至有不法分子专门从事此行业,将二手手机里的信息恢复出来,然后进行打包出售。
所以,在转手旧手机前,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被完全清除。如果有存储卡,也要记得取出。若是iOS系统,可进入“设置”—“还原” 选择“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就能清除个人信息。而安卓手机可将手机格式化,再用视频、垃圾文件等无效信息将手机的存储空间填满,然后再删除。因为数据恢复软件只能读取覆盖在最上层的信息,如此反复几次后,个人数据便彻底无法进行恢复了。
写在最后,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者因为信息泄露造成损失之后应该选择立即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如果查到信息泄露源头,应追究追究其法律责任。